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4月21日

续“根”铸“魂”,守住岭南古郡风骨

田一月

梧州的“根”,深植于2200多年建城史和4000多年文明史的积淀。从舜帝南巡的传说,到汉代广信城成为岭南首府,再到明清时期“节制两藩”的总督府驻地,梧州始终是岭南文化的核心载体。

我们都知道,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其独一无二的基因密码,是“根”与“魂”的交织。若失去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再繁华的文旅蓝图也终将成为无源之水。

近几年来,梧州以“根”为基、以“魂”铸城,通过挖掘骑楼城、岭南文化园、龙母庙等承载岭南风情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粤曲粤剧等特色文化形式,全力打造岭南文化集聚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康养目的地。梧州持续擦亮“岭南风情、茶船古道、红色摇篮、名人文化”四张名片,探索出了一条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共生的路径,有效提升了梧州的旅游吸引力,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2024年,梧州累计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630.87万人次,同比增长20.04%;实现旅游消费516.5亿元,同比增长23.2%。

梧州的“根”,深植于2200多年建城史和4000多年文明史的积淀。从舜帝南巡的传说,到汉代广信城成为岭南首府,再到明清时期“节制两藩”的总督府驻地,梧州始终是岭南文化的核心载体。这几年,梧州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对骑楼城、白鹤楼等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其中,对骑楼城的修复,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骑楼城的修复不仅还原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貌,还通过“微创手术”复原石雕、木雕等细节,甚至参照老照片复原街道功能布局,让“一座骑楼半座城”的商埠记忆重现生机。这种对历史肌理的尊重,让城市的“根”得以延续。同时,梧州还把骑楼城划分为非遗传承区、仿古商铺区,并引入沉浸式灯光秀,让游客既能触摸历史的砖瓦,也能感受活态的文化场景。这种“新旧共生”的模式,既留住了老城烟火气,又开辟了文旅新空间,堪称历史遗产活化的典范。

当然了,我们既要延续“根”,更要传承“魂”。毕竟,文化的“魂”,在于其精神内核的延续。我市各级各部门深谙此道,将粤剧、狮舞、六堡茶、早茶、龟苓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魂”的载体。粤剧在梧州的公园、剧场日日上演,狮舞在重大节日必然作为压轴好戏,六堡茶制作技艺通过“茶船古道”旅游线路向世界展示,叹早茶则成为梧州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这些文化符号早已融入市民生活,成为城市的“精神图腾”。

所以,我们在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以“根”为基、以“魂”为脉,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价值转化。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好自治区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梧州市打造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见》,不断弘扬岭南历史文化,加快产业升级,丰富提升产品业态,优化旅游环境,让游客的“诗和远方”情怀在梧州得以展现。

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关注如何在商业化浪潮中避免历史街区过度同质化、如何让年轻一代真正认同传统文化等问题,从而强化政策引领与市场化结合,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创新研发、加快产业载体建设、丰富扩大产品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毕竟,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命力,不在于仿古建筑的堆砌,而在于对“根”的敬畏与“魂”的创新传承。

当骑楼城的砖瓦与现代灯光交织,当六堡茶的醇香飘向世界,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与未来的共生。唯有守住文化的本源,激活精神的内核,方能避免千城一面的窘境,让梧州这座千年岭南古郡在时代浪潮中始终保有独特的风骨。

--> 2025-04-21 田一月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6794.html 1 续“根”铸“魂”,守住岭南古郡风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