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枚连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并指出“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这一重要论述,为解决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存在突出的风腐交织问题明确了行动方向。
关键在“同”
解决风腐一体、风腐交织问题,要坚持“同”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观念,将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一是要树立思想认识上的“同”。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虽然在表现形式和危害程度有所区别,但是本质上都是背离党的性质宗旨、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予以打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源共生,要深刻认识到二者的内在联系,既要从“风”抓起,勿以“风”小而不为,也要“苍蝇”“老虎”一起抓,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综合效能。二是要做到工作机制上的“同”。建立健全风腐同查同治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注重与组织、宣传、政法等其他部门的协同联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力量整合;建立风腐同查同审同析同治工作机制,在监督检查环节,注重从作风问题入手,发现腐败线索,在审查调查环节,既要查腐败问题,又要深挖背后的作风根源,在各个工作环节同步深挖风腐勾连问题。
基础在“查”
“查”是风腐同查同治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查”的支撑,那么“治”就无迹可寻。相关部门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对风腐问题的根源、脉络、表现要同步、深入、全面、精准地进行查摆,才能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是注重循风察腐延伸分析。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新表现,在那些吃喝风、奢靡风的具体问题中深挖细查背后隐藏的腐败问题,一些看似普通的作风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权钱交易、利益输送等腐败行为。正是个别党员干部存在违规吃喝、享受奢靡等作风问题,所以容易掉入别有用心者的“围猎”中,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落入腐败深渊。因此要从一顿饭、一条烟入手,深入调查参与人员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关联,分析作风问题背后隐藏的“围猎”动机和腐蚀手段。二是注重追溯分析。腐败行为背后往往是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等在作祟,甚至会影响周边的党员和干部,动摇其理想信念,产生对比和模仿心理,从而助长社会的不正之风。因此在查处腐败案件时,要注重剖析腐败问题产生的作风根源,通过对腐败个案的深入分析,举一反三,查找腐败分子所在领域、所在地区、所在部门存在的作风风险点,查找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
目的在“治”
“治”是风腐同查同治的最终目的和要害所在。通过“查”发现问题后,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系统治理,才能从根本上铲除风腐问题滋生的土壤。但是“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久久为功。一是坚持标本兼治。有关部门要加大惩治力度和曝光力度,对于查实的腐败问题,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通过公开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发挥警示作用;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针对风腐问题暴露出来的制度漏洞和薄弱环节,及时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通过主题党员活动日活动、专题培训、集体学习等,提高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抵腐定力,从思想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二是强化综合治理。除了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外,有关部门也要充分运用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批评教育;还要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运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纪检监察一体化工作平台、搭建监督模型,借助数据汇集、碰撞比对、关联分析等,推动监督方式迭代升级、提高风腐同查同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