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4月28日

经济总量实现“提档进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经济增速、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均排全区第2位。地区生产总值达1622亿元,在全区排位第9前移到第8。

西江奔腾千帆竞 东风浩荡万象新

——政府工作报告速览

2024年取得这些成绩

工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主引擎。工业投资完成345亿元,总量排全区第3位。获评自治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成效评价一等奖。

提前实现打造亿吨梧州港目标。梧州港总体规划获交通运输部批复,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09亿吨,增长36.1%,是2020年的2.48倍。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达2.24亿吨,再次刷新国内天然河流船闸过货量纪录。

文旅融合出圈出彩。高质量承办2024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岭南文化园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消费增速均位居全区第1位。六堡小镇成型起势,骑楼城再绽风华。

六堡茶产业逆势上扬。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文化力、品牌价值分别排全国第4位、第13位,获评工信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六堡茶入选“一带一路”地理标志品牌,首次通过中欧班列挺进欧盟。

民生福祉可感可及。教育提质发展三年行动新增基础教育学位4.3万个。药品耗材集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6亿元。梧州科技馆建成开馆,梧州南站改造提升焕然一新。

主要做了这些工作

(一)着力推进工业振兴

●统筹推进35个“双百双新”项目、68个“千企技改”项目。智慧鑫源年产50万吨再生铝项目填补广西超大规模高端再生铝领域空白。高端不锈钢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列入2024年自治区重大标志性工程。

●创建53个工业数字化场景,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自治区创新型中小企业49家。

●14家企业进入“2024广西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

●规上工业企业达670家,百亿企业累计达5家。

(二)着力抓项目扩投资

●新开工重大项目177个、竣工10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8亿元,排全区前三位。

●梧州港赤水圩作业区二期、三期工程竣工验收。

(三)着力强文旅促商贸

●全市网络零售额增长30%,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2.6%,批发业增长61.7%,排全区第1位。

●十大文旅项目基本建成,骑楼城获2024年自治区级步行街试点培育对象。

(四)着力做好巩固衔接

●筹措10.8亿元支持脱贫产业发展。

●粮食面积、产量、单产实现“三增长”。

●蜂蜜、粉葛产量稳居全区第1位。

(五)着力建设美丽梧州

●完成植树造林36万亩,森林覆盖率连续24年排全区第1位;水土保持率达93.2%,排全区第1位。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河湖长制工作经验成为广西唯一入选水利部年度典型案例。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

●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成为全区首个实现奖补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的城市。

●融媒改革扎实推进,区市县三级技术平台实现贯通。

●梧州综保区大型工程机械保税维修业务填补广西空白。

●招商引资新签约制造业项目投资额385亿元,新引进强优企业23家,制造业项目投资完成额占比90%以上,排全区第1位。

(七)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财政支出近八成用于民生领域,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7%。

●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0所、义务教育学校229所。

●新增国家级中医特色优势专科2个。

●承办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2项,举办群众体育活动70多项。

(八)着力守牢安全底线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

●群众安全感达98.28%,连续18年获评广西平安市。

202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奏响高质量发展这个主旋律,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再造一个工业梧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聚焦“两重”“两新”增投资、促消费、扩内需,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着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为实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一极三城”建设“四个梧州”奋斗目标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5%、8%、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深化政治建设

(九)加力统筹发展和安全

●筑牢安全发展屏障

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和信访工作法治化。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

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锻造工业产业集群

抓好50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建设。

力争完成工业投资360亿元以上。

实施培优育强攻坚行动,力争年产值百亿级企业达到7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0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

●实施智改数转增动能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

推动不锈钢、科技宝石等领域创建5至8个“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慧车间。

启动新一轮科技“尖锋”行动,推动不锈钢、陶瓷等产业整体链式数字化转型,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备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

●推动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深化壮大实体经济调研服务。

实施降本增效专项行动。

(二)加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开展重点项目攻坚

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比上年增长3%。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力争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55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完成额260亿元。

(三)加力促消费扩内需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全力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实现县域商业体系试点全覆盖,推动骑楼城创建国家级步行街。

全力挖掘健康、养老、托幼、家政、体育等消费潜能。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打造新型专业市场型、港航服务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发展体验服务、共享服务、智慧服务等新业态。

吸引一批商贸行业龙头企业和区域总部商贸企业落户,力争商贸企业上限入库80家。

●持续以文旅促商贸

积极参与“广西旅游年”活动。

推动骑楼城—岭南文化园—龙母庙争创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六堡茶生态旅游区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持续打响“跟着赛事游梧州”文体旅融合品牌。

(四)加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健全“一网通办”“一窗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深度融入大湾区建设

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资金链。

扩大直通港澳货运,力争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5万标准箱。

打造大湾区文旅休闲康养目的地,力争接待大湾区游客570万人次。

深化与大湾区城市合作,打造粤桂“跨省通办”示范区、肇梧合作示范区。

●全力稳定外贸外资

推动梧州综合保税区提质增效,深化“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打造“保税+”产业集群。

全力争取梧州综保区汽车零部件保税再制造试点、梧州宝石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落地。

开展重点外资招商行动,力争引进外资5600万美元。

(五)加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稳定脱贫人口外出务工规模13万人以上。

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12.5万亩以上、产量72万吨以上。

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加快打造“茶船古道”百里绿色长廊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乡镇全部通达三级以上公路。

●推动茶产业提质升级

实施茶园提质增效行动,力争茶叶产量突破4.5万吨,综合产值300亿元以上。

实施龙头茶企培育行动,力争规模以上茶企达20家。

实施品牌打造行动,推动六堡茶溯源体系项目建设,力争梧州六堡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超54亿元。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农业,加快华南牛城、厚全蛋鸡、湾区蔬菜供应基地等重点项目投产,力争设施农业产值达150亿元。

持续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发展壮大庭院经济、林下中草药种植、林下养殖等特色富民产业,力争林下经济产值达160亿元。

做好“土特产”文章,力争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突破80个。

(六)加力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

●全力打造韧性城市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新开工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59个城镇老旧小区和一批背街小巷。

推进梧州水网建设,提升改造雨水管网20公里以上。

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城市燃气、水电、通信等老旧管线,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装充电桩800个。

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试点项目,新增城市绿道5公里。

●稳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加强资金多元投入保障,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落实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落实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

●实施县域分赛道“创先争优”行动

坚持“一县一策”、“一县一支柱”,积极引导县域参与全区特色产业“赛马”比拼。

力争藤县工业总产值达55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20亿元以上;长洲区工业总产值达380亿元,争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成效突出城区;岑溪市工业总产值达245亿元。支持苍梧县构建六堡茶产业体系、蒙山县做强茧丝绸产业体系、万秀区升级打造食品医药产业集群、龙圩区做大做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七)加力推进美丽梧州建设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施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全力抓好涉重金属环境风险排查整治。

推动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修复

打造广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坚持扩绿兴绿护绿“三绿”并举,完成植树造林28万亩以上,实施水土保持治理面积52平方公里以上。

加强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实施绿色经济示范行动。

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

实施非化石能源替代。

落实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

(八)加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开展“增收减负”行动

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

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

加强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改扩建幼儿园50所、义务教育学校200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学位1000个以上、义务教育学位1万个以上。

实施“县中振兴计划”,探索梧州高中、岑溪中学、藤县中学等头部学校拔尖人才教研联动机制,推动2所学校通过自治区星级普通高中评估验收。

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产业人才供给质量。

加大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补充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打造医防融合示范工程

推动公立医院优质资源提质扩容。

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采。

大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深化社保卡“一卡通”服务应用,全面启动实施工伤保险区内就医直接结算。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

持续优化生育支持措施,新增婴幼儿托位908个。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

加强非遗活化利用。

设立岭南文学奖。

推动李济深故里、袁崇焕故里文化旅游区、梁羽生公园等景区提质升级,加快自治区级粤剧文化(梧州)生态保护区建设,推进广西大学梧州旧址保护与开发利用。

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化法治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深化效能建设

牢固树立和践行“认真工作只是合格,用心工作才是优秀”的理念,全面提高政府执行力,坚决当好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

●深化作风建设

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

坚持过紧日子,把有限资源和财力用在改善民生上,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 2025-04-28 ——政府工作报告速览 经济总量实现“提档进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经济增速、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均排全区第2位。地区生产总值达1622亿元,在全区排位第9前移到第8。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7254.html 1 西江奔腾千帆竞 东风浩荡万象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