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小憩过后,我便会从书架上取本小说,坐到小桌前阅读。书页在指间摩挲,发出簌簌微响。一页页书纸记录着世态炎凉、人性善恶交织与生活五味杂陈,灵魂亦在他人的故事里得到滋养与净化。
我与书结缘时间较早,大概四岁时,奶奶就时常给我唱读民间戏本。她的床头堆放着厚厚一摞手抄本,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珍珠记》《薛仁贵》《穆桂英挂帅》,这类耳熟能详的经典戏本,整本都是七言的戏词,奶奶怕我听不懂,每读一段就会停下来给我讲解。在静夜床边昏黄灯光下、寒冬夜晚的炉火前,我渐渐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日复一日,发现了现实世界以外的世界。
我五六岁时,迷上父亲抽屉里的各种小人书。书的每一页都绘着图画,底下印着几行小字。我还不认识字,只盯着图片看,寻找每一页上相关的人物和景物,天马行空地构思故事情节。小人书给我孤单的童年带来许多乐趣和奇妙的体验,它像一个忠实的玩伴陪伴着我成长。
我上学了,奶奶说在学校能学到很多知识,认识很多字,以后就能看懂小人书下面的字了。我非常开心,想象着给奶奶读小人书的样子,嘴角压不住地往上翘。认得一些字之后,父亲的书架成了我的精神乐园。看得懂的,看不懂的,都被我一本本翻出来。有《山海经》《民间奇案故事》《红楼梦》等故事书和杂志。我家在村子里偏居一隅,少有人来打扰。我在家中木阁楼栏杆前,摆了一套小桌椅,闲时,便坐在桌子前读书。轻风拂过,屋旁竹梢细细作响,山间偶尔漾起几声莺鹊的啼鸣,不知不觉让人沉浸其中。在这一方小天地里,我与书共度了一段静谧时光。
我上学走的是一条长长的山路,每日上学、放学都要走一个多小时。漫长路途中,我时常给同行的同学讲起书中的故事,以此驱赶路途中的疲乏。同学们时而欢笑,时而安静。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我们的身影在其间穿梭,伴随着故事里的情节,脚步也轻快起来。不知不觉,原本漫长枯燥的路,也变成了一条充满趣味的旅途,承载着我们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在外奔波的日子里,书是我的精神依托,更是人生的导师和挚友。休息日,我喜欢沉浸在书店优雅宁静的环境里,读一读美文,买几本心仪的书。忙碌了一天回到宿舍,翻一翻床头的诗集,感受那份独属于自己的静好时光,解脱心中的缰绳,任思绪在寂寥的夜空遨游、漫散。读书使我的内心充实,学会为人处世之道。它时常提醒我,要学会以全新视角洞察世界,打破认知的局限。它以无尽的智慧与魅力,潜移默化地塑造、提升着每一个热爱它的灵魂。
回首往昔,书香一路相伴。它如颜料,为我的流年画卷添彩;似明灯,在迷茫时照亮前行。它是我岁月长河中的璀璨星辰,静静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