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龙天传 覃竞仪 通讯员 蒋宁) 近日,市融媒体中心(梧州日报社)小记者联盟组织蒙山县蒙山镇第二小学智真小记者站的小记者,到桂林军博园和桂林千古情景区开展主题特色研学活动。活动中,小记者们体验激光射击、拆卸模拟枪支、缝制绣球和制作艾草青团等,不仅增强了爱党爱国爱军情怀,而且加深了对壮乡文化的了解。
迷彩少年点燃国防梦
当天上午9时,该校三年级的小记者们身着统一研学服,列队走进桂林军博园。这座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园区内,退役战斗机、坦克模型与迷彩训练场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兴奋情绪。“看!那是歼-10!”小记者陈旭指着停机坪上一驾银色的战机模型激动地说。在教官带领下,小记者们分组体验了“小小侦察兵”主题活动:2205班小记者们趴在战术掩体后,通过望远镜观测百米外的模拟敌情;2207班小记者们则在电子靶场进行激光模拟射击,小记者许智杰屏息扣动扳机后,听到研学老师报出“9环”成绩时,他忍不住跳起来和同伴击掌。
午间的军事历史课堂将当天的研学活动推向高潮。当纪录片《湘江战役》播放到红军战士用门板搭浮桥、奋不顾身冲向敌人的画面时,小记者张馨月悄悄抹了抹眼角的泪花。随后,全体小记者在退役59式坦克前齐声背诵《少年中国说》,稚嫩而坚定的声音在训练场上空久久回荡。
七彩绣球传承文化基因
当天下午2时30分,研学队伍转场至桂林千古情景区。刚进入景区大门,壮族迎宾舞演员身上的银饰脆响便引来了他们的阵阵惊叹。在“非遗工坊”体验区,2205班小记者们围坐在绣球制作台前,将彩绸片仔细缝合成十二面体。“这个角要对齐壮锦纹路。”手工艺人指导小记者林小雨时,她正用牙齿咬着线头打结。林小雨认真的模样引得研学老师按下快门,她有趣的表情也被记录下了。不远处的竹编区,2206班小记者们争相展示自己编织的歪歪扭扭的蝈蝈笼,2207班小记者们则用新鲜采摘的艾草制作青团,蒸笼掀开时腾起裹着清香的热气,惹得隔壁组小记者频频张望。
15时开演的《桂林千古情》用360度全景舞台彻底征服了小观众们。“米粉传情”环节中,数十碗实物米粉从天而降,2207班小记者冯仁俊忍不住惊呼;2208班小记者姚莉莉在“刘三姐对歌”段落带领大家跟着节拍跺脚,形成阵阵声浪。
散场后的民俗体验更是妙趣横生:2205班小记者们学习板鞋竞速时,大家摔作一团,笑成一片;2206班小记者们尝试跳竹竿舞,鞋子被夹住时惊叫连连;全体学生在漓江渔火景观前齐唱《山歌好比春江水》的热情洋溢,为本次研学画上充满壮乡风情的句点。
夕阳西下时,该校三年级年级组长李老师说:“军博园的枪械模型教会他们触摸历史,千古情的绣针与山歌让他们读懂文化,这是真正的行走课堂。”在归程的大巴车上,不少小记者已在研学手册写满笔记——那些关于国防的震撼瞬间与民族文化的细腻触动,正悄然化作滋养成长的养分。
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礼玲表示,学校以“求真、博爱、善学、尚美”为校训,以“把每个学生的成长变成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办学理念,这次研学活动不仅引导学生们从小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而且加深了他们对壮乡文化的了解,增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