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药物在给人们带来治病功效的同时,如果用法用量不对,就可能产生副作用甚至毒害反应,对身体造成损害。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鼓励市民自觉清理家庭储备的过期失效药品,精心筛选区域内布局合理、热衷公益事业、经营管理规范且社会信誉良好的药品零售药房作为“过期失效药品定点回收单位”,通过定点回收与有害垃圾分类双轨并行,为市民提供科学处置过期药品的规范化渠道。为使这项民生工程更加完善,笔者认为还应在如下几方面加强。
首先,加快建立安全长效和社会共治机制。一方面,过期药品亟须建立统一长效规范化回收机制,打造“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社区”四方联动模式,积极引导药品零售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市民可将家庭过期药品送到指定药店集中回收,回收的药品会被集中进行无公害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没找到回收店,市民可将过期药品作为有害垃圾处理。以笔者实践体会,不能以整盒药品原包装丢弃,而应将药品内外包装作物理性损毁,分散丢弃,一是避免被个别群众误服;二是防止不法分子对过期药品重新包装出售,导致“回流药”重入市场。
其次,创新思维,做好源头管控。要想从根源上减少过期药品产生,药品包装改革应提上日程。通过药品包装改革,既可改变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过度包装问题,又可从上游避免过多过期药品产生。同时,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应根据自己需要理性购买。如今到社区医院、药店购药很方便,家庭无须过度储备药品,树立合理用药理念,减少囤药,减少浪费。
第三,加强宣教和提升认知。相关部门要采取悬挂横幅、发放宣传页、现场问答等方式进行科普宣传,向广大市民宣贯家庭过期药品危害及回收的重要性,提高市民对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