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5月11日

回忆童年劳动之乐

(卓尚坤)

在过去,尤其是20世纪70至80年代,农村生活还比较困难,群众没有劳动节放假这个概念,每天都坚持干农活。星期天、节假日,孩子放假回来,家长还会安排他们参加劳动,这样到年底分红时家庭收入就会多一些。

每当“五一”国际劳动节脚步临近时,那片承载着我童年欢乐与汗水的稻田,便如一幅鲜活的画卷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劳动节对于我来说,是一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盛会。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人来到离家约三四公里远的稻田里进行第二次“耘田”。

耘田时,人们一手拄着一根竹竿子,行走在水田里,以一根竹子、一条腿作支撑点,另一只脚给禾苗根进行松土,并把田里的杂草踩埋到泥巴下面去。禾苗根两侧的鸭舌草和顽固的稗草等不能踩到泥巴下面去的,就需要弯下身子去用两只手把它们拔去。水稻的生长过程一般都经过两三次耘田、施肥、拔草,再经过分蘖期、孕穗期及齐穗期,到了6月底,就慢慢变得金黄饱满。

耘田是一项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我学着长辈们的样子,赤着脚走进稻田,那清凉的水没过脚踝,一群群细小的鱼儿在脚边穿梭嬉戏,痒痒的,逗得我咯咯直笑。脚下的泥土软绵绵的,凉凉的触感自脚趾蔓延开来,又从趾缝间俏皮地挤上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混合的芬芳,那是大自然独有的气息。我弓着腰,双手在水中摸索着,将那些缠绕在稻苗根部的杂草连根拔起。一开始,我总是分不清禾苗和稗草,总是会把稻苗也一并拔掉,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父母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地教我如何分辨禾苗和稗草。

除稗草可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有些稗草扎根很深,我得使出浑身解数才能把它们从泥土中拽出来。每拔出一棵稗草,我都有一种成就感,仿佛自己是一位勇士。累了,我就直起腰,看看四周。远处,青山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田野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身边,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忙碌的身影在稻田中穿梭,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期待。

休息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坐在田埂上,分享着带来的木薯糍粑、红薯等食物。微风轻轻拂过,吹走了我们的疲惫。我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田野。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也体会到了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和幸福。

如今,童年的那片稻田已经渐渐远去,但劳动节耘田除稗草的记忆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那些与家人一起劳动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懂得了劳动的意义,也让我明白了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我感到疲惫和迷茫时,只要回想起那段童年的劳动时光,心中便会充满力量,重新找回前行的方向。 (卓尚坤)

--> 2025-05-11 (卓尚坤)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7768.html 1 回忆童年劳动之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