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5月15日

站好最后一班岗

——太平镇驻村干部画像

黄群礼 黄鉴鹏

初夏时节,藤县太平镇田间地头活跃着驻村干部的身影。距离任期结束已不足一月,他们却比往常更忙碌:走访农户、对接产业、回访项目,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最后一棒”的加速度。

从“帮扶尖兵”到“教育守护者”

“黄书记,茶苗长势正好,您可得多回来看看啊。”在太平镇良垌村千亩六堡茶基地,村民们拉着黄鑫的手不舍道别。自2023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以来,黄鑫将“产业兴村”作为首要任务,推动建成灌溉设施完善、道路通达的现代化茶园,带动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但他的“牵挂”不止于此——驻村期间,他多方协调,为良垌小学引入梧州市公安局的爱心助学活动,开展防欺凌课堂、组织警民拔河比赛,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感受社会温暖。

从“展销会红人”到“带货达人”

“亲,看看这沃柑,皮薄肉甜,下单就送农家蜂蜜。”在2023年藤县第三届美食节上,太平镇浮田村第一书记李永隆化身“带货主播”,举着沃柑向网友推介浮田村的特色农产品。镜头前,他略显生涩却真诚地介绍,让浮田村的沃柑、红薯一度成为“爆款”,单日销售额突破2万元。

驻村3年,李永隆从“农业小白”成长为“产业达人”。他推动浮田村建成200亩沃柑种植园,引入滴灌技术提升产量,并通过“农户+合作社+电商”模式拓宽销路。离任前,他正手把手教村民直播带货:“咱们村的好东西,得让全国网友都尝尝。”

以遍访画出“民心纽带”

“没有莫书记,我女儿可能这辈子都上不了学。”永良村脱贫户邓某(化名)热泪盈眶。2024年,莫圣铭在走访中发现,脱贫户邓某因家庭历史遗留问题,女儿一直无法落户。他连夜奔走公安、司法部门,协调DNA鉴定、补办材料,最终让小女孩顺利入学。

驻村期间,莫圣铭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7件,推动永良村建成3公里产业路,带动农户种植百香果、罗汉果超500亩。如今,他正带着驻村队员挨家挨户回访:“老张家的养鸡场要扩大,得帮他们联系技术员。”“村口的路灯要修好。”……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是他写给乡村的“临别赠言”。

用实干书写担当

“梁书记,这路灯装好了,晚上串门可方便了。”太平镇木崖村覃大娘拉着梁仲文的手直夸。驻村7年,梁仲文通过争取项目资金完成全村巷道硬化、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及垃圾污水处理站、整治“六乱”乱象、制定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治,将曾经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村,变成了宜居的新木崖村。

扎根基层7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梁仲文始终坚守一线。7年里,他带领村“两委”遍访全村116户重点群体,精准落实防贫监测动态管理,通过数据比对筑牢返贫防线;创新产业帮扶模式,累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56.63万元,联动后盾单位助农销售粉葛、沃柑、马铃薯等农产品超6000多公斤,实现种植户平均增收近千元;推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带动220人就业。

驻村任期即将结束,他们仍站好最后一班岗:清晨的露水未干,他们已“结伴”下村;夕阳西下,他们仍在村委会核对数据。村民们发现,这些“城里来的干部”说话带着乡音,甚至能叫出每户人家的“昵称”。这些年,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希望,用行动诠释了驻村干部的初心使命。

(黄群礼 黄鉴鹏)

--> 2025-05-15 黄群礼 黄鉴鹏 ——太平镇驻村干部画像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8000.html 1 站好最后一班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