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仍有不少居民居住在山上、山边的私宅,他们出行靠窄小的斜坡、台阶,部分腿脚不便的中老年人面临出行安全问题(详见5月14日本报6版《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
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万秀区富民街道主动担当作为,巧妙统筹民生资金,切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解民忧的事办好。对此,笔者认为,此次危梯改造工程完工不是终点,而是社区善治的新起点,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群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值得学习、借鉴、推广。
首先,党建引领、多元共商。街道通过党建引领,社区可以更好地统筹资源和资金。一方面,坚持以党建引领,联合多方力量,将微网格化作民情雷达站,结合网格员巡查等方式,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剖析根源,牵线搭桥,研究出台改善山上、临山居民生活环境的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商”的基层治理模式,更好回应居民诉求,通过党建联席会和共治委员会,联合辖区“双报到”单位,共同参与改造建设。
其次,拓宽资金来源。民生资金如何在有限资源内实现效益最大化,可以通过统筹民生资金,统筹财政拨款与社会捐赠;建立“居民出资+政府补贴”共建共享机制;统筹专项资金与日常管理,拓宽融资渠道,确保改造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此外,资金的使用应透明化、制度化,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第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市更新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切口。在改造完成后,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保障改造后的设施能够长期安全使用;组建“平安守护”志愿服务队,将山体步道安全巡护纳入综治中心常态化网格管理。“民生无小事、事事贴民心”,只有一件件抓落实、一项项促成效,才能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