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的一个清晨,我们的车子沿着桂东丘陵的褶皱前行,开入苍梧县石桥镇的街市,跨过一座古老的石桥,来到石桥中学边,龙岩洞的轮廓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这座被雕琢了亿万年的喀斯特地下迷宫,既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实验室,也是人文历史的密码本。当我踏上那道斑驳的青石板阶,仿佛推开了一扇连接远古与当下的时光之门。
龙岩洞入口处,暗红色的楹联在晨光中流淌着岁月的包浆,“龙岩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闪发亮。龙岩洞右侧岩壁上,“龙跃云津”的摩崖石刻在苔藓覆盖下若隐若现,落款处有“光绪丁未”的字样,提醒着游人这里曾是文人雅士的雅集之地。拾级而上的木质栈道“吱呀”有声,扶栏上深浅不一的刻痕仿佛历代游客留下的掌纹,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探访故事。
当洞口的光线被黑暗吞噬,头灯扫过岩壁的瞬间,整个洞穴突然活了过来。石钟乳从穹顶垂落如凝固的瀑布,石笋自地面生长似破土的玉笋,在明暗交界处形成令人眩晕的视觉奇观。最震撼的是“龙宫宝殿”区域,千根石柱擎天而立,在七彩灯光下折射出梦幻的光谱,恍若置身海底水晶宫。
我的指尖抚过石刻那凹凸不平的笔画,仿佛触摸到某个时空的心跳。洞内的凉意沁入肌骨,与洞外三十摄氏度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石壁上凝结的水珠顺着石头纹路滑落,“叮咚”声在空旷的洞穴里编织出神秘的韵律。
“龙盘虎踞山河壮,岩洞风清景色幽。”这句摩崖石刻在岩壁上很是醒目。我突然明白,这里为何成为历代文人的精神原乡——当肉身置于亿万年形成的空间里,所有的执念都会化作石钟乳上的一滴水珠,在时光长河里缓缓而行。
当我走出龙岩洞时正值正午,阳光在洞口形成巨大的金色光晕。告示牌上“保护地质遗产”的标语与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隔时空对话,洞前凉亭里的棋友们仍在“楚汉相争”,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回望洞口那道深邃的裂隙,我突然领悟到,龙岩洞最动人的不是凝固的石钟乳,而是那些在洞里延续的人间气息——文人的墨痕、百姓的日常,共同构成了比地质奇观更永恒的生命岩层。
当车驶离景区,后视镜里的龙岩洞渐渐缩成天际线的一道褶皱,却在我心里拓成了永不褪色的记忆底片。 (李元京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