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6月04日

山水辩证法 打开绿色发展新空间

桂理平

桂理平

山水之间,蕴藏着生态与发展的辩证法则。作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中,“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不能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舍弃经济发展而缘木求鱼,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重要论述,不仅是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深刻洞察,更是对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科学指引。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从漓江源头的生态修复到北部湾畔的红树林保护,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绿色突围到林下经济的生态转化,广西用山水辩证法打开绿色发展新空间,在八桂大地谱写着新时代绿色发展的壮美篇章。

站在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观雾台上俯瞰,漓江如青罗带般穿行于喀斯特峰林之间,千年古樟与风电基座相映成趣,生态茶园里智能滴灌系统正精准调节湿度……这片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通过“生态+文化+科技”三维重构,让喀斯特地貌的贫瘠石山蜕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样本。八桂大地绿色变革的缩影,恰似一部用山水辩证法书写的现代启示录:当漓江的烟雨与数据流的代码共舞,当红树林的潮汐与碳汇交易的数字共振,中国式现代化在南疆大地演绎着独特的生态辩证法,生动凸显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生的实践智慧。

山水辩证法的实践智慧,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广西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漓江流域推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筹各方利益”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流程,使漓江水质长期稳定保持Ⅱ类标准;通过“峰丛—天窗—溶洞”三级开发体系,将乐业、凤山等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山区,改造为世界地质公园,形成研学旅行、生态康养、岩溶科普等业态矩阵;作为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率先在全国实现红树林立法,创新红树林保护修复新模式,使北部湾沿海红树林成活率大幅提升……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广西的生态环境,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也让广西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等绿色产业有了十足的底气,为我们深入学习领会《文选》中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重要论述提供了现实解读。

山水辩证法的实践智慧,更在于把握保护与发展的动态平衡。从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建立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为漓江、邕江等重点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到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和生态大数据平台,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管网络,实现红树林、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的动态化、精准化保护,再到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生态资源,打造桂林漓江、阳朔西街、巴马长寿村等具有影响力的生态旅游景区,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到多元“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的华丽转身……绿色变革重塑了广西的生态版图,重构了广西的发展理念、生产方式、文明形态,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战略远见。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守护绿水青山是通向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践行绿色发展是文明跃升的必经之路。

奔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征程中,山水辩证法既是认识论,更是方法论。通过对《文选》的深入学习,我们要更加坚信,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唯有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方略,方能真正实现生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强化督察整改、成果运用和能力建设,重点抓好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自然保护地监管、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工作,是当务之急,也是必担之责。我们要坚决守住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强区和美丽广西,把我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加坚实。

(据《广西日报》)

--> 2025-06-04 桂理平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98903.html 1 山水辩证法 打开绿色发展新空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