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思樱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立足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大力推动我市养老服务质效提升,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一谈浅见。
党建引领聚焦关爱关怀
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一是发挥“党建+网格+养老”联动机制作用。可通过党建引领,将网格化管理融入养老服务中。如设立网格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建立“街道网格长+社区网格长+居民网格长+微网格员”四级联动机制,将老年人编入“微网格”内,为其提供共性化和个性化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二是建立“银发人才”库。可从离退休老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老干部、老党员中发掘有威信的同志,引导其发挥经验和威望优势,到社区党组织下属的网格、楼栋等担任网格长、楼栋长、社区党建工作顾问等,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专业照料等服务。三是整合资源开展各类助老活动。可通过资源整合,联合共建单位力量,发动志愿者、社区达人、社会资源和爱心企业共同参与社区为老服务,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
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智慧养老正迎来良好机遇,利用科技赋能养老,可以有效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一是升级“互联网+养老”服务。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升级“互联网+养老”服务,使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等预约,享受便捷高效的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等。同时,还可建立老年人健康数据库,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并及时提醒就医。二是搭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可整合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资源,搭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平台,在平台内设立服务预约、健康咨询、紧急救援等模块,让老年人根据需求选择相应服务。三是打造助餐平台。可试点打造老年人多功能助餐平台,不仅提供餐饮服务,还附带建档审批、助餐消费、补贴发放等多项功能,使老年人只需持有社保卡即可在助餐点享受便捷餐饮服务。同时,还可通过平台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助餐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模式创新激发社区活力
推动养老服务扩容提质,必须通过模式创新激发社区活力,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一是利用物业企业优势。可探索利用物业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和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维修服务,以及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和紧急救援服务。二是盘活小区物业和社区用房等闲置资源。可探索将闲置用房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三是利用市场化方式提升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如整合小散弱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将其纳入综合体运营商体系,形成规模效应,构建养老服务生态圈,推动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
医养融合保障幸福养老
通过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可以进一步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一是探索医养融合模式。可探索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鼓励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务室、诊所、护理院、一级医院,发展为“养办医”型医养结合机构,实现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的“双向奔赴”与“深度融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实现“医”“养”无缝对接。如明确医养结合机构的设置标准、服务规范,加强与医保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老年人在医养结合机构中能够享受到医保待遇。同时,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项目实施,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保障。三是创建医养融合示范。应积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在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等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方面探索经验。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医养结合工作的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