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夏花 卢松杰
藤县农产品种类丰富,随着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网、物流网的发展,为藤县特色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便利条件。但藤县特色农产品在品牌、价格、渠道和促销方面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品牌建设滞后、价格不占优势、市场渠道单一和促销力度薄弱。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藤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营销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建立“强补促”产品体系,提升品牌实力
强化网络营销。通过开展藤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电商直播等,形成“直播+带货+营销”新业态,让消费者感受到农村本土气息和乡村生活,通过展现农产品的品质、新鲜度、采摘过程、种植形式和生长状态等,建立起原生态、绿色无公害等农产品品牌形象,扩宽农产品销路,实现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向流通,助力藤县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
补齐品牌短板。要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中突出藤县地域特色,特别是通过引入藤县的地理特征、文化元素、当地历史等来展现产品的独特性,突出产品的地域特色和品质优势。
加大藤县特色品牌建设。要积极参加相关行业的展会和活动,展示藤县特色农产品的品质,拓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和客户资源。通过展会和活动,与潜在合作伙伴建立联系,促进品牌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科产深融。采取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农业等智能化、数字化农业设备和机械,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劳动力成本,确保产品达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标准。
加强信息化管理。建立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粤港澳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到藤县建设农业种植中心,鼓励其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和新品种。
聚焦“产运销”流通环节,畅通销售渠道
产销精准对接。要促进藤县与粤港澳大湾区共享信息和数据,畅通线上交流渠道,提高藤县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相关信息的透明度,共享需求预测、产量数据等。数据的共享,有助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更好地了解市场情况,调整生产计划,减少库存和滞销情况。
培育促销人才。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宣传和农业相关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和吸引年轻大学生和农民工回乡创业,培育职业农民,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输送人才,助力数字乡村的建设,带动一批农民电商主播参与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加强销售人才培养,要培养能胜任农产品营销和粤港澳大湾区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推动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扩宽促销范围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创新藤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的营销策略,采取消费帮扶的方式,带动藤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关部门应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共同举办农博会、展销会等,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增强宣传效应;利用“农村淘宝”等平台营销业态,进一步加大对藤县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扶持名特优农产品发展,不断强化品牌营销,打造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优质品牌,增加藤县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量。
精深加工提升销量。重点实施藤县特色农产品产地的初加工提升、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等方略,发展精深加工产业。支持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改造,更新或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创新转化加工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粤港澳大湾区农产品的销量,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通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藤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农产品的销路。
推动农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乡村+特色农产品”营销策略。结合特色餐饮、住宿、会议、休闲、观光、度假、农耕文化和适度规模农产品加工融合等,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开展宣传藤县的相关活动,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前来藤县参观,邀请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到藤县采风,并引导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前往农业园感受农产品的种植过程。通过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带动藤县特色农产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