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及周边道路,是发展的“脉络”,更是民生的“纽带”。近年来,我市市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产业和园区发展日新月异,梧州港货物吞吐量于去年突破亿吨大关。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成长的烦恼”,交通环境与设施落后问题日益突出,由于G207、G321国道穿城而过,工业物流、港口物流带来大货车与市民出行矛盾凸显,城市及周边部分道路交通拥堵、道路破损、路面扬尘比较严重,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群众意见较大。面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城市及周边道路建设管理“痛点”“堵点”问题,6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联合藤县、龙圩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此次专题询问提出的12道问题,均在全面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并梳理12345热线及群众诉求基础上形成。
专题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与部分人大代表直击“交通拥堵”“管养责任”“道路扬尘”等问题,与政府职能部门“面对面”较真、“实打实”破题,打出监督“组合拳”,为城市交通疏堵保畅按下“加速键”。
程祥委员问:我市产业园区普遍没有配套规划建设专业化物流基地,下一步我市如何加快规划和完善产业园区及重要港口专业化物流基地(中心)建设?有什么具体的思路和举措?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赖彩东答:市交通运输局坚持构建以梧州港为核心的港航物流体系,推动形成港产城园一体化发展格局。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快规划和完善产业园区及重要港口专业化物流基地(中心)建设:一是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年内将建成平南至岑溪等3条高速公路和梧州南绕城公路(题甫至六坊段),加快梧州西江五桥及引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二是完善梧州港集疏运体系。当前重点推进塘源作业区一期等一批港口码头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加快塘步商贸物流特色小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不锈钢园区等工业物流场站前期工作。三是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推进赤水、塘源、平浪作业区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加快智慧梧州港物流信息平台开发建设,打造“一站式”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培育壮大多式联运运营主体。
梁冰委员问:道路扬尘问题一直是我市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环境质量问题,如何进一步有效对道路扬尘形成综合治理?需要哪些部门加强配合?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梁励答:为进一步有效对道路扬尘形成综合治理,市生态环境部门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联合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管行业管环保”的要求,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落实好源头管控、过程精细化管理及末端治理各项措施。二是积极探索加快“人防”向“技防”转变,提升治理效率。三是与住建、交通运输、自然资源、水利、城市管理、公安等部门形成整治合力,做好扬尘监测,工地、道路、矿山和堆场扬尘管控,落实道路修复和洒水保洁,车辆撒漏、非法改装、超限超载处罚工作。通过落实以上措施,力争到年底,自治区下达我市空气质量约束性指标排名全区前列,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持续提升。
【追问一】邱家云委员:常态化治超工作如何持续做到更加科学、精准、有效?有什么机制化安排和具体措施?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莫耀智答: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联合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执法力量,先后4次调整联合执法模式,累计出动执法力量1万余人次,重拳治理货车超载、非法改装等交通违法行为,城区道路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涉货车伤亡交通事故起数、人数分别同比下降55.5%、69.2%,涉嫌非法改装车辆由90%下降至10%,直接推动货车超载率从80%下降至5%,重点道路特别是高峰期间拥堵状况明显好转,市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市公安交警部门将强化重点路段秩序管控,利用线上线下科技监管手段提升执法效能;认真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强化城区范围道路上行驶车辆的尾气排放检测查控工作;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货物装卸源头管控;配合交通运输部门推广便企便民线上平台使用,坚持做好企业发展服务工作,全力助推我市城市更新工作提质增效。
【追问二】梁健委员:我市矿产、砂石料等运输超载现象屡禁不止,对于源头的监管和治理有更有效、管用的办法吗?取得什么效果?
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莫东钊答:目前,我市砂石外运主要来自城区坝下矿山及周边县市矿山,均在坝下码头装船外运。为加强源头监管,我市采取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人防方面,2025年以来,我局多次联合相关部门及专家,到矿山进行督导,检查车辆管理、降尘系统等,压实矿山主体责任,强化源头管控。技防方面,联合税务部门建立监管平台,为矿山企业安装监控设备,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目前已有273家企业纳入监管。下一步,我市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督促指导矿山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在产矿山年内在矿区出入口,增设车辆冲洗平台,所有运输车辆出场前必须冲洗轮胎和车厢。同步建成自动化喷淋系统(覆盖采掘、破碎、装卸全流程),同步配备防风抑尘网。二是对裸露矿堆、临时渣土堆场等扬尘源,采用防尘网全覆盖(短期无法绿化的区域),采用移动式雾炮车每日3次以上喷雾抑尘。三是长期规划,统一码头外运,规划坝下砂石专用码头及城区外矿产品集散区,通过廊道运输砂石至码头;对新设矿山规划配套廊道方案,鼓励已设矿山建设廊道,并建设坝上过坝胶带机运输系统。四是优化城市外围公路,加快南绕城线等项目建设,疏导重型货车过境。预计2027年下半年塘源码头、2028年底平浪码头建成后,廊道配套完成,矿产品运输扬尘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肖则理委员问:目前对我市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进行立法条件是否具备?
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局长郑兆武答:我市的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理立法的条件是具备的,国内已有很多城市做了立法,有先例经验可借鉴,上位法也有依据可支撑。同时,我市社会各界对改善城市道路建设管理状况的也有呼声和共识,为开展立法创造了条件。在立法调研过程中,需要关注几个方面:一是需要关注通过立法促进城市道路空间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统筹和协调发展的问题,避免在城市道路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拉链马路”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二是关注解决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明确各部门在城市道路全生命周期的职责,提高监管质效。三是关注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交通组织的问题。让各部门更专注自身职责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管理职能,加大投入的力度和保障。
温伦委员问:要努力实现道路畅通与道路管理双赢,我市在打造交通物流AI智能平台建设方面有什么考虑?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赖彩东答:市交通运输局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疏堵结合、综合施治,努力实现道路畅通与管理双赢。下一步,将采取以下措施,加快打造交通物流AI智能平台建设:一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谋划建设G207东绕城线、G321西绕城线等一批环城路网项目,争取列入广西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规划。二是强化科技赋能监管执法。推动不停车超限检测点往省道、县乡道布设,织密科技治超笼子。加强重点货运装载源头单位技术监控和巡查检查。三是加强智慧梧州港物流综合信息“一站式”平台建设。开发货车进城小程序,实现货车临时通行证线上申办全流程电子化,将线下2~3天审批周期压缩至2小时,今年重点开发“行业数据聚合、货物贸易撮合、运力智慧匹配、运迹动态跟踪、政策惠企窗口”等平台服务模块。
陈刚委员问: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存在验收慢及移交管理难等问题,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扭转这种局面?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邱莉云答:城市道路建成后出现验收移交慢的主要原因是道路项目前期工作不完善,验收资料不齐全,道路建成后养护不及时,重载车辆频繁通行等,影响道路验收移交效率。下一步,我市将提升道路验收移交时效。一是优化审批服务机制,提升审批效率,促进完善前期工作手续;二是加强部门协同,成立PPP项目工作专班,分类分阶段妥善处置道路维护管理难题;三是修订城市道路移交接管办法,探索容缺移交模式,优化验收移交机制;四是强化管护经费保障,提升管养效能。
陈友坚委员问:207国道至李家庄码头路段,交通拥堵非常严重,道路破烂不堪,险象环生,改变这条路目前的状况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具体方案?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赖彩东答:为改善G207国道交通状况,确保道路安全、便捷、绿色、高效,市交通运输局将大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G207国道及周边道路规划建设。推进梧州西江五桥及引道工程、G207苍梧沙头(贺州梧州界)经旺甫至万秀城东段一级公路工程2个项目,建成后可有效解决G207国道通行压力和拥堵问题。二是加大G207国道管理养护工作。压实道路日常养护工作责任。加强与公安交警、城市管理等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保障道路全线良好通行。三是利用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推动货车通行高速公路实施差异化收费,引导贺州方向货车优先走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减轻G207国道通行压力。
马泽森委员问:321国道藤县进入龙圩区路段,管理权限交叉复杂,各部门管理要求和标准不一样,请问对该段道路如何统筹协调理顺责任,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市城市管理监督局局长郑兆武答:现在城市周边的连接道路确实在建设管理标准上与市政道路存在较大差别,比如工业大道原是207国道,西南大道是县道,它们的排水、绿化、照明、交通标识在指标上存在差异。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健全管护机制,建立“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协同管理机制,解决跨区域跨部门的管理难题。二是科学建立分级管护标准,根据道路功能定位,严格落实管护力度。三是逐步实施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公路县道市政化改造,重点完善排水防涝、路面修复等基础设施配套。四是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对我市主干道及门户道路,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重点倾斜,切实提升养护质量和效率。
黄琼兰代表问:国道358藤县至梧州路段非常繁忙,但路况一般,各类交通安全事故多发频发。请问该路段的交通管理有什么需要总结改进的地方?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有效措施?
藤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大队长李庆威答:国道358线连接321线是藤县通往梧州的主干道,属于原南梧二级路段,全长68公里。该道路交通繁忙,原设计车辆日承载量约0.8万辆,现日均车流量约1.68万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的道路承载能力已难以满足交通需求,有时会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县委、县政府及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落实保障,交管部门积极作为,通过加强路面巡逻,排查整改隐患126处,增设警示设施 231个,严打严查交通违法7180起,宣传教育163场次等措施,全力防范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藤县公安交警仍需强化执法、消除隐患、优化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教育,持之以恒高压严打,以更高标准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守护群众安全,助力区域发展。
李超源代表问:苍海大道因修缮工程,当前拥堵问题十分突出。市民建议开通由西南大道过望江咀隧道至恒大健康城直接连通西江三桥的临时通道,短期内可有效缓解苍海大道拥堵。请问:群众的这项建议是否可行?如果可以采纳,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引导?
龙圩区交警大队大队长黄纪华答:针对苍海大道修缮工程期间市民反映的拥堵问题,龙圩交警部门经实地论证,采纳“西南大道—望江咀隧道—恒大健康城—西江三桥”临时通道建议,短期分流拥堵车流。
具体措施如下:一是沿西南大道至望江咀隧道增设指引牌、标线及爆闪灯,明确绕行提示;二是对接高德、百度地图,导航自动推送临时通道方案;三是安排警力早晚高峰巡逻疏导,及时处置突发情况。
龙圩交警部门呼吁市民行经该通道时注意观察标志,减速慢行,共同维护交通秩序。临时通道启用后将动态评估调整,确保安全顺畅。
李健雄委员问:梧州骑楼城重新开放后,到节假日大量来梧旅游车辆停满骑楼城附近周边大街小巷,城市道路交通受到很大影响。请问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针对这种情况,你们采取了什么具体的应对措施?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莫耀智答:据统计,河东片区现车位存量895个,在重大节假日期间进入车流极易出现剧增现象,最高峰有4万辆汽车排队进入。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我们一是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持续优化交通组织方案,在河东片区设置核心区、引流区和分流区三个管控区域,明确应急处置措施。二是强化道路交通秩序管控。坚持严查严处各类交通违法。三是锚定群众急难愁盼。协调新增临时停车泊位320个;在车流最高峰时,协调政府、机关等3个停车场259个车位临时开放供社会车辆停放。四是推广智慧泊车系统。五是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积极倡议文明停放车辆,最大限度争取群众支持配合。下一步,将切实提高执法温度,保持对严重交通违法打击力度;逐步解决停车泊位不足问题;优化道路封控措施,提升游客文旅体验;完善丰富好信息化管控手段。
(文字整理:李德昌 照片摄影:黎洁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