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0005





2025年07月05日

盛夏时节多种疾病发生风险高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加强健康防护

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刘捷

本报讯(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刘捷)进入盛夏,高温高湿的天气为多种疾病的滋生与传播创造条件。据市疾控中心发布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报告,预计7月手足口病、食源性疾病、登革热等疾病发生风险高,提醒市民加强健康防护,科学应对夏季高发传染病。

警惕肠道传染病,注意防范登革热

“6月以来,我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数增长明显,并以散发病例为主。”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科副科长、主任医师覃敏兰表示,每年4至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疱疹性咽峡炎近期也受到各方关注,两种疾病均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夏季高发传染病,也均为自限性疾病,但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特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幼儿,两者都伴有发热、出疹症状。”覃敏兰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主要表现为口腔疱疹,大部分是高热,一般很少有重症和严重并发症。手足口病除口腔疱疹或溃疡外,患儿还会出现手、足、臀部皮疹,发热以低热或中热为主,但需警惕发展成重症。

覃敏兰提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经过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和密切接触传播,如直接接触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均可能被感染。市民应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的卫生习惯,孩子经常接触的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物品应定期清洗消毒,疾病高发期应尽量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此外,适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生。

高温多雨季节,尤其要注意防范登革热。覃敏兰表示,目前我市暂无登革热病例报告,但鉴于周边地区疫情形势及本地气候因素,我市登革热病例输入风险增加。

“登革热是虫媒传染病,市民要做好日常防护,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到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家中及时清扫卫生死角,定期清理积水、喷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覃敏兰说。

小心“病从口入”,谨防食源性疾病

盛夏气温高湿度大,食源性疾病风险等级升高。近期雨水丰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合野生蘑菇等真菌类生长。由于野生蘑菇中不少是毒蘑菇,且外形和可食蘑菇十分相似,人肉眼难以分辨,自行采摘误食极易引起中毒。据市疾控部门统计,今年5月、6月,我市已发生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较去年、前年同期大幅上升。

“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大多发生在乡镇和城乡接合部等群众对食源性疾病知识较欠缺的地区,中毒对象多为中老年人群,原因均为毒蕈毒素中毒。”市疾控中心卫生科副科长、副主任医师李英菊介绍,目前没有简单、通用、100%可靠的方法来区分野生蘑菇是否有毒,且毒蘑菇含有多种毒素,有些毒素极其稳定,烹饪(煮、炒、晒干)无法破坏毒素。人误食毒蘑菇中毒可能导致胃肠炎、急性肝肾衰竭、神经精神症状、溶血等,严重会导致永久性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高温天气下,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繁殖加快,加速食品腐败过程,储藏不当极易变质腐败。李英菊提醒,市民切勿采摘、购买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植物、野生菌食用,采购食物应适量,尽量现买现做现吃,减少剩饭剩菜,处理食材时注意避免生熟食混放,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易腐败变质食品要放冰箱冷藏妥善保存,同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市民就餐后如身体不适,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时保存好可疑食物,以便检验。

--> 2025-07-05 记者 祝琳 通讯员 刘捷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加强健康防护 1 1 梧州日报 content_100503.html 1 盛夏时节多种疾病发生风险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