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长河中,家乡那些道路,就像一部无声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家乡的变迁。
我老家在藤县古龙镇大村,茶亭界是大村通往镇的主要村道,位于海拔300米的茶亭山界顶。
我小时候,村路都是清一色的土路,茶亭界也不例外。晴天,牛群马帮经过,扬起漫天尘土;雨天,道路泥泞不堪,一脚下去,鞋子便深深陷进泥里。记得有一次,村头的一位罗姓大叔在山间劳作时不慎被一条毒蛇咬了。村民们心急如焚,立刻找来竹子,做成担架,抬着罗大叔就往镇上的医院赶。然而,那条陡峭的茶亭界,每一步前行都异常艰难。4个壮汉轮番上阵,大家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好不容易赶到医院,大叔还是因为耽误了最佳救治时间而去世。那一刻,村民们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也更加意识到这条土路,困住的不仅仅是大家的脚步,更是农村发展的希望。
日子在期盼中流逝,终于,改革的春风吹进了这个小山村。政府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里的土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施工队进入村里施工修路,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共同为新道路的修建贡献力量。经过数月的奋战,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穿过村庄,一直延伸到镇上。道路畅通后,村里的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村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时过境迁,茶亭界的往事却仍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周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