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益铭 通讯员 钟伟民 严永发)近日,走进岑溪市大业镇大业社区的鹏丽水果种植家庭农场(以下简称“鹏丽农场”),果树枝头挂满了桂花梨,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
农场负责人程式鹏正专注地查看果树的长势,他说:“2016年我开始种植桂花梨,当时只有70亩。后来通过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已达到200多亩。预计今年产量能有10多万公斤,产值约40万元。”
9年间,鹏丽农场不仅自身不断壮大,还带动了周边群众增收致富。程式鹏说:“我们通过土地流转、订单销售、提供就业等方式,帮助周边群众增加收入,还传授种植技术和防病治病方法,让大家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了解,该农场每年长期提供就业岗位6个,带动群众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
鹏丽农场是梧州市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坚持产业先行,将培育家庭农场作为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引领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举措。依托特色农业产业优势,我市多措并举培育新型家庭农场经营主体。一方面,完善认定标准与登记注册办法,规范其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建立名录管理制度,推广“一码通”,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购置先进农机设备,鼓励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与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采用“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模式,将农民紧密联结在产业链上,并积极引导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市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的家庭农场与农业规模经营户总数达7235个,涵盖六堡茶、水稻、玉米、蔬菜、水果、澳洲坚果、油茶等多元化种植领域,以及猪牛鸡等畜禽养殖领域,经营土地面积达到25.73万亩,联结带动农户2.45万户,年经营收入达到16.13亿元,有力推动了我市农业产业向多元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成为强村富民与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