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为改善厨房高温闷热问题,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通风问题,采用净化设备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然而,企业的“用心”却得不到居民的认可。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平衡商业运营与保护居民权益。
一方面,物业作为小区公共空间管理者,必须明确“公共属性优先”原则;另一方面,即使改造方案“技术达标”,如净化设备符合环保标准、噪声分贝低于规定值,仍需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企业应在追求经营便利时,要将“不扰民”作为底线要求。唯有如此,小区才能既有“人间烟火”,也有“岁月静好”。
其次,面对居民诉求,相关部门应启动“接诉即办”响应机制,针对油烟噪声扰民,不断健全与街道、社区等单位的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统筹街道、社区、网格员等多方力量,压实责任,一旦发现违法违规经营企业,要及时核查、处理。
最后,要加强宣教、完善投诉举报渠道。采取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普及噪声、油烟污染防治知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噪声和污染治理,若发现企业有违法行为,鼓励市民举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