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暑假已过了大半。夜幕下的藤县广场依旧热闹,灯光映着女儿小君抱着吉他站在舞台上的身影,指尖流转间,我忽然懂了:“用心的陪伴从不是刻板的计划,而是陪孩子在时光里慢慢生长,一起把日子过成舒服的模样。”
放假前,我和小君便商量着暑假计划:每天上午,她抽时间弹一小时吉他;下午看课外书;晚饭后她负责洗碗,入夜后我就陪她去广场打羽毛球或跑步。可计划刚执行没几天,女儿不是睡懒觉到中午,就是起床后总抱着手机不肯放,叫她练吉他,她不是说手指痛,就是把吉他弹得像噪音。为了鼓励女儿练吉他,我只好陪着她练习。起初,琴弦被拨弄得“叮叮当当”不成调,像石头砸在铁皮上发出的声响。我并没有责怪她,而是笑着对她说:“你比妈妈年轻时强多了!”接着又鼓励她说:“听着你的吉他声,我忽然有想写首诗的灵感,再泡上一杯茶,那样的场景真是太惬意了。”
于是在每个清晨,当阳台飘起淡淡的茶香,混着时断时续的吉他声,女儿指尖的茧子慢慢鼓起来,我在稿纸上写着关于夏天的句子也渐渐多起来。有时她弹错了,调皮地向我吐了吐舌头,我便顺势念一句刚写的诗逗她,阳光从纱窗漏进来,在琴弦和稿纸上落满细碎的金斑。
前些天,女儿参加了藤县毕业季嘉年华晚会,当她抱着吉他走上台,聚光灯照亮了她明亮的眼睛,《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旋律从她的指尖流淌出来时,我忽然红了眼眶——那分明是我年轻时没敢追逐的梦,正借着她的琴弦轻轻绽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打算把计划表改得更灵活些。白天留两小时让她补习薄弱科目,把练吉他的时间调整到傍晚在防洪堤练习。江风掠过耳畔,月光把她的影子拉长,弦音混着远处的船笛、近处的谈话声,倒比在家里练习多了几分自在。偶尔有散步的路人驻足倾听,她会腼腆地冲我笑,从刚开始的害羞,到慢慢地融进月色,眼里的光越来越亮。
其实陪伴哪需要什么技巧,不过是她排练吉他时我在旁边静静倾听;她洗碗时我投去欣慰的眼神;她骑车时,我慢慢跟在后面看她扎起的马尾辫晃成小旗子;她看书时我在旁泡茶,听茶叶舒展的轻响。
日子在缓缓流淌,我们的暑假故事,正像女儿指尖弹出的调子,慢慢从生疏走向流畅。
(胡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