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带变“杂草地”,大煞风景,暴露出相关部门对城市道路绿化带没有尽到精细化管理的责任。笔者认为,绿化带不能一种了之,相关部门应从维护城市形象出发,积极回应市民关切,组织人员对绿化带开展修剪管护工作。目前,需要做好下面相关工作。
明确管理权责。绿化带成为“杂草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护权责不明晰。建设单位建设绿化带后没有及时把管护权移交给相关职能部门,导致后续管护断链。在未完成移交前,建设单位要持续做好管护工作。只有在移交后,明确责任主体单位,落实主体责任,才能确保绿化带管护“不掉链”。
增加资金投入。城市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管护预算和人员配置未能同步提升,导致部分区域绿化带出现“重建设、轻管护”。从“杂草地”到“生态绿廊”的转变,需要资金与技术的投入,要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要加强管护人员调配,推动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更新管理理念。管护好城市道路绿化带,可实行动态巡查和分级管理,利用数字化平台,如:无人机巡检+AI(人工智能)识别杂草覆盖区域,对道路绿化带的植物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病虫害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实现精准管护和科学决策。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道路绿化带的长效管理机制,要从制度保障、责任落实、资金支持、技术支撑、公众参与和动态优化六个方面系统推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市场参与、公众监督”的共治格局,确保道路绿化带保持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