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梧州日报》报道,我市坚持早谋划早行动、综合施策,扎实抓好村级后备力量储备工作,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村级后备力量,做好新一轮村级换届准备工作,为新一轮村“两委”换届奠定坚实基础。
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村级组织战斗力的有力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今年是村“两委”换届年,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对村“两委”逐村进行深入调研,物色新一届村“两委”成员。我们要坚持把选优配强“领头雁”作为重中之重,坚决把牢人选入口关、能力关、群众关,全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群众信赖的“头雁”队伍,推动实现“选好一个人、造福一个村”。
村级组织换届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入调研找准病灶、摸清家底,确保换届工作靶向精准、有的放矢。在全面摸清换届相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抓住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班子队伍建设等换届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潜在风险,做到脚上多留点泥巴、耳上多留点百姓话语、心上多留点群众诉求。
要强化顶层设计,综合考虑村委班子成员配备、结构优化。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切忌搞“一刀切”,要抓住重点,多听党员意见、多评业绩表现、多看群众口碑,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作出决策。
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头雁”人选标准,做到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坚持广开贤路、不拘一格,持续深化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不断壮大头雁人选“蓄水池”。要坚持组织意图和群众意愿相统一,多听取群众想法,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并通过规范程序形成人选方案;要重视改进工作方法,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开展工作,针对不同类型的行政村差异化制定换届方案,切实提升村级后备力量整体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