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促进产业成果转化 我市多举措提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水平 2025年07月20日

本报讯(记者 罗枚 通讯员 李阳)推进中国再生新材料梧州协同创新中心筹建;全力推进梧州高新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举办2025年梧州市科技金融对接会吸引近60家科技型企业参与……今年以来,我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系统实施产业科技项目攻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等六大计划,积极推动我市各项科技工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水平。

锚定创新核心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7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4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名单,我市有7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广西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这7个项目获奖,涵盖环保、先进制造、中医药、航运等多个领域,既有针对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技术突破,也有中药民族药理论的创新应用,更有航运智能化等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的研发,为相关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是我市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成果,彰显了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强劲活力,也体现了产学研协同攻关的显著成效。

今年,我市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举措,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研团队攻克技术难题,鼓励企业、科技单位申报广西科技计划项目、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等主要科技项目及创新平台,通过项目申报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与政策倾斜,助力企业和科研机构突破关键技术,推动我市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为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奠定基础。

目前,三威、碧清源、梧州职业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已成功申报自治区级各类创新平台6个,睿奕新能源等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转建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针对我市重点产业推动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已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广西“智果”行动计划项目16个,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育创新主体

激活科技驱动力

作为梧州人工宝石生产的龙头企业,广西喜荟天成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努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刘同庆介绍,今年喜荟天成公司全生产流程引入人工智能,生产效率提升60%,实现了24小时“黑灯工厂”,其产品不良率下降30%,运营成本下降40%。

据悉,喜荟天成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创新研发,目前使用的激光自动分拣自检设备为自主研发,公司现有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并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年第二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今年以来,我市积极推动企业主体发展壮大,深化智能应用,聚焦我市“人工智能+”行动,制定《梧州科技创新支撑“人工智能+”行动工作方案》,市科技局联合工信等部门通过调研各重点企业,形成了2025年梧州第一批“人工智能+制造”应用场景揭榜项目需求清单(共20个),面向社会征集具备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能力的创新主体揭榜,加强特色优势领域应用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活力在产业链各环节充分涌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目前,我市已凝练“人工智能+”示范应用项目8个,围绕打造千亿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集群,谋划并成功申报广西“协同”行动区市科技创新联动专项,对我市高端金属新材料、再生资源领域给予定向支持,成为全区三个区市科技创新联动专项之一;累计组织申报广西“协同”行动计划15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