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拓展新闻报道的高度深度广度实现融媒体产品“出圈出彩” ——以广西三级联动报道实践为例 2025年07月20日

高 云

时下,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变化日新月异。地方主流媒体在系统性变革中要想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集中力量做精品,做好联动报道是重要一招。联动报道能够突破地域限制,通过放大视野格局、多维视角呈现、全媒体平台宣介等联动方式,推动新闻报道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书写融媒体产品“破茧蝶变”新篇。

联动报道在推进融合中的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近年来,多地开展了由省(自治区)级层面推动建设资源相对集中的技术平台,以赋能媒体融合改革的探索,例如广西云融媒体平台、四川天府融媒联合体、内蒙古“草原云”融媒体平台、浙江传播大脑、江西融媒大脑等。目前,广西融媒体技术平台区市县三级全面贯通工作已经完成,形成了“1+14+111+N”融媒体矩阵,即:广西云+14个设区市媒体+111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N(各厅局、高校及行业)融媒体中心,加快全区“融入一朵云、共建一个端、织就一张网、形成一盘棋”媒体融合格局的形成,纵深推进聚能聚势聚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出新出圈出彩。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联动报道的作用更加突出。媒体联动开展报道并不是新鲜事物,但在广西融媒体技术平台区市县三级全面贯通的背景下,市级融媒体中心处于贯通架构中承上启下的“腰部”,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向上,可借力自治区级技术赋能,提升采编智能化水平、共享全区优质资源、打通三级传播渠道;向下,可成为“基层触角”,集纳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素材,推动上级政策便捷触达、立体传播、精准落地。正因如此,市级融媒体中心更要高度重视联动报道实践,生产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融媒体产品,让“正能量”赋能“大流量”成为融合传播的“最优增量”。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联动报道的声势更加浩大。近年来,广西各地媒体通过加强策划、上下协同、融媒联动,有声有色做好重大主题报道,不断推出全方位、立体式融媒报道,全媒体统筹推出形式多样的联动报道。党的二十大期间,广西日报—广西云联合广西14个设区市主流媒体开展“1+14+111+N党的声音到壮乡”融媒体直播报道,展现党的二十大开幕盛况和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积极评价和热烈反响。其中,梧州日报社积极开展融媒联动,参与《党的声音到壮乡1+14+111+N》节目录制,派出记者分赴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现场,拍摄收看盛况,主播出镜采访干部群众热烈反响和感受。该视频在广西云客户端、“学习强国”平台以及梧州零距离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同步推出。同时,梧州日报社还联动7个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和10多个政务新媒体,推出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收看盛况、热烈反响等一系列报道,其中合作摄制短视频70多篇次,全平台播放量超过500万人次。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联动报道的形式更为多样。市级融媒体中心可立足传统媒体基础底蕴,聚势借智在跨区域、跨层级联动报道中创新突破,从纸端到网端发力,扩大流量、壮大声量、传播正能量。2022年8月,平陆运河建设正式开始,《广西日报》联动地市媒体重磅推出由8个全彩整版组成的“通江达海 向海图强”特别报道,生动阐释平陆运河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在2024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动广西日报—广西云推出广西专场直播《在博物馆感受古代广西人的一天》,连线柳州市博物馆,向观众讲述有趣的文物故事、展现广西本土人文风情。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当天,梧州市融媒体中心联动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新媒体作品《最美“丰”景,抢“鲜”霸屏!@梧州7个县市区,全都有》,用海报形式定格农户丰收的笑容,呈现各地特色物产丰收的场景,充分展现了人民当下生活的幸福体验与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联动报道在报道实践中的难点

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联动报道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应用也日益广泛,但在报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难点。

一是创新表达有待丰富。媒体联动报道强调信息共享、作品共享,容易导致新闻报道内容同质、缺乏媒体自身特色与报道专长。从媒体角度来看,各媒体的联动使信息传播多次重复,信息的到达率得到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但是从受众角度分析,过多的信息重复也使得新闻同质化加剧,削弱受众阅读兴趣。多家媒体策划同一新闻事件并采取同样的报道手法,会使新闻缺乏新的价值点,也缺失不同的媒体特色。

二是协作性有待增强。参与联动报道的各方不存在隶属管理关系,且通常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在报道推进过程中,各方参与态度会有所不同。往往是牵头媒体积极性较高,在联动报道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参与媒体有时不能按照计划如期提供素材,甚至可能会出现因两三家媒体中途退出而导致联动报道中断的情况。

联动报道在提升影响中的路径

联动报道要想达到“1+1>2”的效果,市级融媒体中心必须更多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更主动开展联动报道,在新闻实战练兵中锻造联合策划、多种生成的本领,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是提高站位,精心谋划,浓墨重彩做好主题报道,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媒体在进行联动报道选题策划时既要坚持党性原则、突出政治站位,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又要在联动报道中增强贴近性,多关注人民群众的聚焦点,努力提升融媒体产品的可看性和吸引力。例如,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云与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市县融媒体中心共同策划的“我AI宝藏家乡”联动报道,通过AI(人工智能)海报互动、话题接力等形式,围绕经济发展成果、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物产美食等主题,一同向全国网友推荐令人“AI”不释手的家乡宝藏,话题总阅读量突破6700万人次。

二是上下协同,融媒联动,有声有色做好新闻报道,凝聚强大奋进力量。联动报道的核心,是媒体联合生产出优质内容。在新闻实践中,牵头方要根据地方的特点和优势,因地制宜、应时而动,推出优质联动选题,善于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打响“大会战”,在区域特色宣传中打好“协同战”,在突发事件中打赢“定向战”,同时,在报道内容、形式、风格、设计、编排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竞争,灵活应用海报、长卷、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新媒体手段生产融媒产品,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同时,跨区域媒体联动涉及的采编人员众多,需要沟通协调的事项繁杂。因此,牵头方必须靠前协调、沟通,将各项任务要求细分到最小单元,紧密联系各参与媒体,对内容精心打磨,提前提供样品或成品,以便统一形式和风格,共同打造精品;明确专人与各媒体全过程加强沟通协调,跟踪进展,确保联动报道如期推进。各参与媒体也要配备精干的采编团队,尽最大努力克服策划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好的新闻策划想要产出精品力作,获取大流量和传播正能量,离不开记者的“四力”锤炼。在参与“2025年广西三月三”联动报道中,梧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深入基层挖掘,走近群众采访,获取了大量有价值、有活力的新闻素材,生产出反映民族特色、节庆欢乐氛围的融媒体产品,进一步展现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实现跨地域、跨圈层的传播效应。

三是深度融合,创新引领,探索国际传播的地方叙事,推动精品力作“破圈”“出海”。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的报道形式展现机遇中国、壮美广西。就梧州市融媒体中心而言,可从两方面着手,发挥特色和优势探索国际传播的地方叙事,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广西故事贡献更多的融媒力量。一是以山水为墨讲好生态文明故事,联动县级融媒体呈现铺满壮乡大地的生态画卷;二是以美食为媒展文化之美,联动县级媒体寻找并呈现梧州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通过美食引起情感共鸣,可借此深入讲好有浓厚中国味道的美食故事及文化故事。

总的来说,深化联动报道,市级融媒体中心需要从优化选题策划开始,在各环节持续发力,顺应受众注意力和新闻资源配置加速向移动端流动的趋势,以内容生产技术升级迭代推动产品推陈出新,推动各方从松散组合向紧密联盟转变,齐心构建跨区域、全渠道传播矩阵,不断提升联动报道的传播力,以传播效果彰显主流媒体影响力,在壮大主流舆论上彰显新担当。

(作者系梧州市融媒体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