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家门口享受“简便验廉”健康服务 ——龙圩区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下沉新机制观察 2025年07月12日

本报记者 吴艳虹 通讯员 吴荣秋 谢小珍

“早上到镇卫生院做针灸、推拿,中午就能回家吃饭。现在专家定期来坐诊,我不用出镇就能享受到专业的理疗服务。”近日,在龙圩区广平镇卫生院中医馆做完中医理疗的陈伯满脸笑意地跟记者说。

如今,越来越多居民像陈伯一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健康守护。这背后,是龙圩区深耕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龙圩区锚定“强基层、惠民生”目标,以龙圩区中医医院为牵头医共体总院,大坡镇中心卫生院、龙圩镇卫生院、广平镇卫生院、新地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共体以服务提质的六大实践创新模式为抓手,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下沉新机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让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等中医精髓服务覆盖城乡,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越来越多居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打造中医特色服务

近日,在龙圩区广平镇卫生院中医馆内,记者看到馆内设有理疗、熏洗、煎药等功能室,配备有牵引床、理疗床、电疗机等基础设备,以及针灸针、艾柱、药酒等,可供患者用于针灸、推拿、拔火罐、雷火灸、内热针等中医治疗服务。

“春夏季小孩易患喉痹,我们以中药贴敷和中医方剂对症治疗。”中医馆负责人陈楚文介绍,中医馆从2022年10月开始运营,每天都有不少患者前来就诊,他们多数选择雷火灸、中药贴敷等治疗。

今年以来,龙圩区在统筹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打造2个“旗舰中医馆”标杆项目,分别为新地镇卫生院旗舰中医馆、大坡镇中心卫生院旗舰中医馆。中医馆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均可开展10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带动中医药治疗项目使用率提升30.4%。在村级服务网络建设上,70家村卫生室全部具备开展4类及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的能力,其中40家设置独立中医治疗室,8家建成特色中医阁。

目前,龙圩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现高质量覆盖,城区7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和81.63%的0至36月龄儿童从中受益。

激活文化传承动能

“五一”假期,龙圩区卫生健康系统国潮中医养生集市在2025年全国夏季村晚龙圩区富回专场热闹开市。在中医特色疗法体验区,身着汉服的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市民提供服务,现场体验艾灸、耳穴压豆、针灸、刮痧、穴位贴敷等中医传统疗法的群众排起了长龙。在中医义诊区,中医专家现场坐诊,提供免费的把脉、问诊服务,这场中医养生集市将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潮流元素巧妙结合,让广大群众体验了中医养生的独特魅力。

今年以来,龙圩区医共体总院协同各分院创新打造“中医健康夜市”特色品牌活动,分别在龙圩区世纪广场、苍海国家湿地公园、新地镇富回村等地举办沉浸式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让群众在夜市现场免费体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免费品尝养生药膳茶饮和中药药膳糕点,并参与八段锦教学、急救技能培训等互动项目。

“中医讲究整体观,除了内服,平时还得养神养气,内外调理才能让人健康长寿,希望多举办这些活动。”龙圩区龙城社区居民黎女士说。截至目前,龙圩区已举办8场“中医健康夜市”,累计吸引4万余人次参与,有效提升了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群众认同感。

下一步,龙圩区将锚定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持续深化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创新人才双向互动模式,激活中医基层人才“造血力”,持续开展中医义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直通乡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