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0日,我市举行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集中进驻仪式。

4月29日,市消防救援支队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专项检查。

6月11日,蒙山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多个部门深入辖区大型商业综合体施工工地开展动火作业检查。

4月27日,藤县321国道塘步镇发生一起货车侧翻事故,消防救援人员成功救出2名被困人员。

5月23日,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多个部门开展2025年水域灾害事故救援联合演练。

3月6日,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全市住宅小区物业消防安全培训现场会。

5月2日,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志愿者队伍开展“消防安全零距离”科普宣讲和实操体验活动。
受台风“蝴蝶”影响,6月18日上午,岑溪市马路镇河东村一名村民被洪水围困。市消防救援支队接警后,迅速调派救援人员携带橡皮艇等装备赶赴现场,成功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
这只是市消防救援队伍汛期实战的一个缩影。面对复杂安全形势,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救援能力建设、隐患排查整治、创新深化宣传三大环节精准发力,着力构建全域覆盖的立体化安全防护体系,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基固本 锻造现代化应急救援铁军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任务日益艰巨,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愈发关键。
5月30日,岑溪市马路镇、南渡镇,苍梧县岭脚镇等14个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集中揭牌进驻。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集中进驻有效填补了乡镇应急救援力量空白,优化了基层消防布局。目前,全市已完成 “十四五” 消防规划中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任务的 75%。
队伍能力提升离不开实战化训练体系支撑。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将训练演练摆在突出位置。近期,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2025年站级水域救援分队能力培训考核,涵盖基础理论、个人技术、团队技术和舟艇技术四大模块,设置200米自由泳、急流脱险、舟艇障碍驾驶等12个实战科目。今年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已组织开展绳索救援技术培训、水域救援训练等专项培训240次,参训人数2500人次;开展安全员和紧急救助小组、攻坚组等专项培训8期,参训280余人次;开展水域救援、高速交通道路事故处置、大型商业综合体灭火救援等实战演练248次,确保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现代化应急装备升级也在同步推进。去年11月,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争取专项资金,购置了包括防涝应急卫星通信车、防汛排涝一体化泵车在内的消防车34辆、舟艇54艘及各类水域救援装备器材3906件/套,专业队救援器材5592件/套。同时,支队积极运用科技赋能,为队伍配备了搭载高清摄像头与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可大幅提升复杂水域环境和高温环境的救援能力,使救援效率提升40%以上。
队伍建设成果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检验。今年入汛以来,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应急、水利、气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前24小时研判风险区域,精准调度救援力量。6月1日至今,支队累计出动消防救援人员223人次,车辆34辆次,舟艇15艘次,排水排涝3万余立方米,成功完成多起水域救援任务。
重拳出击 纵深推进三项专项整治
如果说应急救援是“救”,那么隐患整治则立足于“防”。今年,市消防救援支队聚焦城市运行安全痛点难点,清单化纵深推进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专项整治、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畅通“生命通道”专项整治三项行动,从源头上遏制事故。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市消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行动,累计检查小区825个、销售门店220家,清理违规车辆900余辆,处罚违规人员57人,规范271家门店进货验收方式。全市建成充电端口约3.3万个,48台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我市自开展专项整治工作以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同比下降42.9%。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排查、整治、宣教”三管齐下,联合应急、住建等部门,重点查处违规动火、无证作业等违法行为,累计检查人员密集场所89家;全面摸排全市建筑保温材料产销单位底数,创新建立“一楼一牌”标识制度,明确标注材料品牌、防火等级、检测报告等核心数据,实现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广泛张贴安全管理通告6000余份,覆盖90%以上重点场所。
——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整治行动。市消防救援支队协调公安、住建、城管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小组,高频次整治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的违法行为,依法实施警告、拖移、罚款等处罚。同时,创新管理方式,依托“街长制”网格体系,组织社区网格员、志愿者深入居民小区、背街小巷排查劝导,并通过集中约谈物业负责人、召开现场警示会等形式,深入普及保持通道畅通的重要性等常识。
创新传播 构建全民消防安全体系
提升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是治本之策。市消防救援支队通过多元化、精准化的宣传形式,持续推进消防科普宣传工作提质增效,着力构建“校园-社区-媒体”全覆盖的立体科普网络。
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实施“消防安全副校长”机制,选派31名业务骨干定期走进挂职学校,开设“消防知识课堂”,通过模拟疏散演练、互动问答、器材体验等形式传授防火逃生技能,培训覆盖师生超10万人次。
针对老年群体与农村地区,消防部门联合地方工作人员、志愿者,将消防安全要点融入梧州粤剧唱段与本土方言顺口溜,录制系列科普音频,通过社区广播与农村“大喇叭”循环播放。同时,市消防救援支队充分利用城市主干道、公交站台、商业中心电子屏,打造“消防科普电子一条街”,全天候滚动播放公益广告与安全提示,让消防知识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之中。
此外,市消防救援支队与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在黄金时段播出公益广告,开设“电动自行车整治”专题访谈直播,录制“消防安全故事会”广播剧,激发市民参与热情,线上互动量突破20万次,推动科普从“单向传播”向“全民参与”转变。
从激流险滩中的驰援,到街头巷尾的整治;从校园课堂里的消防知识的播种,到村村寨寨的消防安全提醒,市消防救援支队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枕戈待旦的使命感,织密覆盖全域的立体安全防护网,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火焰蓝”的忠诚担当,为梧州高质量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文/郭俊杰 通讯员/雷开伟 图/由梧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