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台北7月28日电(记者 李建华 李悦) 针对24名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的罢免案26日举行投开票,结果无一通过,国民党在“大罢免”首轮完胜。自此,折腾大半年的“大罢免”,首回合以赖清德及民进党惨败收场。岛内民意狠狠打脸赖清德,充分反映台湾民众对赖清德及民进党当局的强烈愤怒与不满。
当天开票过程中,24件罢免案的票数都是“不同意罢免”一路领先“同意罢免”,最终全部失败。针对被停职的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当天也进行投开票,结果亦未通过。
27日出版的台湾主流报刊纷纷以“大罢免 大失败”“‘绿营’惨败”等为标题在主要位置进行大篇幅报道。《联合报》社论指出,在民进党当局大肆营造“绿色恐怖”的氛围下,众多沉默选民忍无可忍、蜂拥而出投下“不同意”票,声音如此愤怒而响亮,给赖清德及当局一记“当头棒喝”。
文章还说,赖清德当局上台以来不断进行仇恨动员,极力丑化在野党在民意机构的监督,藉此掩饰自己执政无能的失职和困窘。赖清德在政治上充满傲慢与偏执,精心设计“大罢免”,以为可以一举消灭在野党,谁料最后消灭的却是自己的威望与尊严,也葬送了人民的信赖。
“Yahoo奇摩”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88.1%的岛内网友对此次罢免案投票结果“非常满意”。网友纷纷留言:“这种恶心的活动还要人民买单,这叫民主?!”“嘉南地区还在风灾复建中,不知救灾只想着‘罢免’,民进党你们对得起南部的民众吗”“大快人心,老天有眼”……
事实上,在“大罢免”推动期间,许多民调已显示六成以上民众不支持“大罢免”,但由于民进党当局全力形塑“绿色恐怖”,不择手段剪除异己,让许多民众“敢怒不敢言”。与此同时,赖清德上任以来的施政令人大失所望,从违背民意抛出所谓“17项策略”阻挠限制两岸交流,到面对美国高关税一路滑跪“毁台卖台”,再到台风过后救灾不力反而冷血面对灾民,种种作为让民众反感与不满不断升高。
台湾地区民意机构现有113席民意代表,民进党占51席为少数。舆论认为,“大罢免”表面上由“民间团体”发起,但实为民进党当局策动,意在通过罢免和补选,扭转其在该机构的席位劣势,实现“一党独大”从而可以为所欲为。
民进党从年初主导启动全面罢免在野党民意代表,结合侧翼网军操控舆论、司法检调配合“执法”,让“大罢免”完全沦为清除异己、巩固自身权力的工具。岛内媒体还报道,民进党当局对所有国民党提出的罢免连署“深狠查缉”,对民进党的连署资料错谬伪造问题却“视若无睹”,其滥用司法进行政治打压的手段令人发指。
6月20日“大罢免”投票日期刚一公布,赖清德随即宣布展开所谓“团结十讲”,亲自下场加油添柴。然而,赖清德每讲都恶评如潮,引发民众反感,仅完成四讲就自己“隐声”了。
数月来,岛内舆论对“大罢免”造成的毒害持续表达担忧,“一个伤痕累累的社会”“台湾注定陷入内耗的深渊”等字眼屡见不鲜。在“大罢免”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台湾社会撕裂的严重程度,处处冲突的戾气让台湾民众反思“台湾社会是怎么了”“怎会变这样”。
据报道,岛内单一区域民意代表罢免案至少需花费1700万元(新台币,下同),大选区则需约2000万元,这些费用最终都是由民众买单。民意代表黄仁表示,台湾当务之急是脚踏实地解决民生问题,高房价、薪资停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都是百姓切身之痛。但赖清德上台以来,将全部心力投注在选战、清算、斗争与对外输诚,早已与民众关切脱节。
在推动“大罢免”过程中,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大肆兜售“台独”分裂谬论,煽动两岸对立对抗,妄图以“抗中保台”牌捞取政治私利。但事实证明,此等拙劣伎俩早已被民众看破,希望两岸和平相处才是台湾主流民意。
岛内舆论认为,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这次投票结果表明,民进党被民意所唾弃,可以说是满盘皆输。未来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若不能改弦易辙,将很快被人民抛进历史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