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交村游记:邂逅古韵与新颜 2025年08月15日

青石板路覆着绿苔,两侧的青砖和黄泥砖墙尽显斑驳。

荔枝林

交村村史馆

皮脆肉嫩、美味可口的河步鸭。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背上行囊,踏上了前往龙圩区大坡镇交村的旅程,想要探寻这个乡村的独特魅力。

踏入交村,仿佛走进一幅被时光晕染的水墨画卷。这里不仅以叶脉工艺、松树盆景闻名,更藏着20余栋承载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记忆的老屋,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新生。

走过蘑菇亭,穿过一段池塘和荔枝林,便到了交村村史馆。村史馆是交村历史文化的浓缩。馆内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实物,展示了交村的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先贤模范、村容村貌、文化生活和民俗风情等内容,让人对交村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里也是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村史馆前的小广场上,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宣讲活动等,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过了村史馆,便来到了交村传统民居群。听村民介绍,交村现有完整保存且连片的传统民居25座(间)。分别建于清代、民国及上世纪60至80年代,各具岭南地方特色的青砖瓦屋、泥砖瓦屋、砖混楼上厅瓦屋等。其中清代古色古香的莫家大屋已有上百年历史。在这批修缮后的传统民居群落中,最引人驻足的便是莫家大屋了。你看,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棂,在斑驳的墙面上投下细碎光影,门楣上“耕读传家”的匾额依稀可辨。沿着传统民居群村巷道漫步,青石板路覆着绿苔,两侧的青砖和黄泥砖墙尽显斑驳,藤蔓探出身来,似在诉说着过往。偶有微风掠过,带着乡土的气息,路过的老屋门窗半掩,恍惚能看见过去的人间烟火的模样。交村的美,就藏在这些古旧村巷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时光慢下来的宁静。走在巷中,听自己的脚步声在两侧建筑间轻响,思绪也跟着飘远,仿佛能与过往的岁月对话。

再前行,就是美人蕉花田,听说花期长时能从春绽放到冬,想象花开时,大片绚烂色彩铺满田野,村民采摘的身影点缀其间,满是烟火气,定是极美的画面。交村的玉兰花叶脉加工产业闻名遐迩。走进加工坊,只见阿姨们熟练地将采摘来的玉兰树叶进行浸泡、腐蚀、刷洗等工序,一片片普通的叶子在她们手中逐渐变成了精美的叶脉工艺品。阳光透过半透明的叶脉,折射出迷人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这门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逛累了,就去交村的松树盆景种植园瞧瞧,交村的松树种植园也是一大亮点。漫步在园中,形态各异的松树盆景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盆景有的如蛟龙出海,有的似苍鹰展翅,每一盆都充满了生机与韵味。这些松树盆景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成为交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购买。

我还专门来到了交村“村超”足球场,只见几个少年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站在球场边,仿佛能看到龙圩区第一、第二届“村超”比赛时的热闹场景,球员们在场上奋力拼搏,观众们在场边呐喊助威,欢呼声、加油声此起彼伏……

交村的魂,在老巷的岁月里,在产业的活力中,在村民眼角眉梢的自在里。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泥土香、手工暖、田园趣,走一趟,把浮躁抖落,装回满心的宁静与鲜活。

来到了交村,返程一定不要错过河步白斩鸭这道特色美食,这里的鸭都是散养的麻鸭,皮脆肉嫩有嚼劲,鸭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味道鲜美,蘸上特制的酱料,入口瞬间,鸭香与调料香相互交融,在舌尖上舞动,让人回味无穷。

离开交村时,晚霞将整片天空染成橘红色。回望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村落,突然明白乡村振兴的真谛——不是推倒重建,而是让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寻一方净土,觅一缕乡愁。交村,正以古老的灵魂与年轻的姿态,等待与你相遇。

(钟斌明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