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藤县金鸡镇陶塘村,提起妇联主席冯洁英,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她用单薄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中风瘫痪的婆婆;作为村妇联主席,她热心帮扶邻里,带动妇女参与乡村建设。这份坚守,不仅成了乡间最动人的风景,更让孝老爱亲的美德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整个村庄。
冯洁英的婆婆早年改嫁他乡,第二任丈夫离世后,因中风瘫痪无人照料,只得回到陶塘村。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责任,冯洁英没有丝毫推诿,她接过照料婆婆的重担,让常年在广东创业的丈夫得以安心打拼。
从此,冯洁英的生活被分割成“照料婆婆”与“忙碌日常”两部分,却从未有过一丝疏漏。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她便起身备好饭菜,端到婆婆床前,一口一口喂饭、擦嘴;下午下班后,她直奔婆婆房间,翻身、按摩、擦洗、换洗衣裳。
夏日炎炎,她怕婆婆生褥疮,每天再忙也要坚持帮婆婆擦身;寒冬腊月,她提前备好暖水袋,把婆婆的床铺焐得暖暖的,“老人怕冷,这点小事不能马虎。”更难的是应对婆婆因病痛引发的情绪波动——有时婆婆会昼夜不分地发脾气,甚至拒绝进食,冯洁英从不急躁,只是轻声细语地安抚:“妈,您心里不痛快就说出来,有我在呢。”她总说:“老人就像小孩,得哄着、顺着,他们舒心了,我们才安心。”
在冯洁英的精心照料下,曾经完全无法动弹的婆婆,如今已能依靠辅助器具下床活动,甚至能慢慢走出房门晒太阳,婆婆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这份孝心不仅温暖了家庭,更成了最好的家教。冯洁英常对儿子说:“做人先尽孝,这是根本。”耳濡目染中,儿子从小就懂得关爱奶奶:上大学时,再忙也要每天打电话问安;寒暑假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陪奶奶说话、帮奶奶按摩;如今参加工作,依旧坚持每周视频,叮嘱奶奶按时吃药。“看到孩子这样,我就知道,这家风传下去了。”冯洁英笑着说。
孝行之外,冯洁英的热心肠在村里同样闻名。陶塘村年轻人多外出务工,留守的妇女儿童不少,她作为村妇联主席,经常走家串户了解情况:谁家孩子放学没人接,她帮忙照看;哪家妇女遇到农活难题,她组织邻里搭把手;村里搞环境整治、政策宣讲,她总是第一个带头参与,还发动妇女姐妹们一起行动,成了乡村振兴中一道亮眼的“巾帼风景线”。
“洁英这样的媳妇,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邻居李婶说起她,满脸敬佩,“她照顾婆婆那么细心,对我们也热心,跟着她学,咱村的风气都越来越好。”如今的陶塘村,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成了新风尚,而这一切的背后,正是冯洁英用十多年坚守写下的生动注脚。
从家庭到乡村,冯洁英用行动诠释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真谛。她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琐碎与温暖,却如同一束暖阳,照亮了平凡的日子,也让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乡村大地上愈发熠熠生辉。
(黄群礼 祝石梅 覃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