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点我和丈夫打球回来,在街上看到了一道特别的“风景”:一家三口手拉着手欢快地走着,女人大约30岁,穿着一件没有腰身的碎花短袖衫,看不出她的身段是肥是瘦;小女孩看起来五六岁的样子,走路连蹦带跳。男人高高瘦瘦,皮肤黝黑。看样子,他们是刚散步回来。
吸引我目光的是他们的“步调一致”: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根冰棍,旁若无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副无比享受的样子。
时令虽已过立秋,然而天气依然闷热,我感受到了一股清凉直撞心扉——久违了,这幸福的时光。令我感动的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那份恣意、从容和享受,全部都在那三根小小的冰棒里,赶走了一天的劳累,溢满了对生活的满足、对未来的憧憬。
我久久盯着他们,一动不动。“还不快走,你看什么?”丈夫在一旁催促我。
“我看幸福的模样!”我脱口而出。
是啊,如果幸福有模样,它一定是长这样的:月朗星稀的晚上,一家三口手牵着手,以一根雪糕换取一个清凉惬意的夜晚。其实,幸福还有很多模样——
由于下班回家要打车,我认识了一些开车的师傅,其中有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50多岁,他的车常常飘出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枯燥的回家路途竟也变得生动有趣了。等红绿灯时,他边听边跟着唱,身子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起伏,像模像样,我也陶醉了!
“我们有一帮喜欢唱歌的朋友,偶尔去歌厅唱歌,好开心。”他说,言语之间满是自豪和骄傲。看,普通人的幸福来得如此简单,无关乎排场、身份和金钱,于单调重复的日子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盛装、点亮生活。
我的公公婆婆八十多岁了,老人一辈子相濡以沫,儿女长大成家后相守着在村里。平日种菜养鸡,打扫庭院,其乐融融。也许是觉得屋子太冷清了,公公在集市买了一条狗回来作伴,看家护院。老人把小狗当自家孩子一般养着,取名“阿壮”,他们吃什么菜,阿壮也吃什么菜,就差没坐上饭桌了。阿壮果真不负他们的精心喂养,不出半年,已长得高大威猛。我们每次回家,它便扑过来,吓得我尖叫着躲开,婆婆笑着上来解围:“不怕,它这是久了没见家人,开心呢,就像人见面握手拥抱一样。”话虽如此,我还是心有余悸,每次进屋前叫老人先轰它出去,关在栏栅外,才敢进来。
一狗两人,三餐四季,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突然有一天,阿壮不愿吃东西,公公把自己的下酒菜煎鱼饼拿来喂它,它只是嗅了嗅,连嘴也懒得动一下。这可急坏了两个老人,又是托人买药,又是叫兽医来,比自己生病还着急。折腾了一个星期,婆婆打来了电话:“阿壮能吃一碗粥了!”隔着话筒也能感受到她的开心和兴奋,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周末一大早丈夫的手机响了,婆婆着急地说公公腰腿疼,要送医。待我们匆匆忙忙接了公公出来,办了住院,他却吵着嚷着要回家。“我不住院,你妈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对老伴如此牵肠挂肚,我们只得依了他。
唉,少年夫妻老来伴,这份牵挂比起“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浓情有过之而无不及。老有所乐,老有所依,好一道夕阳美!
人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过日子,知足常乐——这,就是幸福的底色。幸福的模样又恰如百花盛开在千家万户中,在老百姓的寻常日子里,让人品不完,看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