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六堡茶的人都知道,六堡茶是越陈越香,以陈为贵。确实,不管是现代工艺的厂茶,还是传统工艺的农家茶,凡是贮存良好的老六堡茶,无论是汤色、香气、滋味等都色悦味和,“红、浓、陈、醇”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每逢听到有人说得到一款心仪老茶时,看到的都是一副如获至宝的得意洋洋状。
时下,小城里,品鉴老茶的“茶局”最受欢迎。如果有朋友说今天开一款二三十年的老六堡茶,那肯定是应者如云。席间自然有“评茶师”或资深茶人对这款陈年老茶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从外形外观、香气滋味等一一分析,娓娓道来,而且能分析出每一泡口感的差异变化。比如说第一泡出陈香,二泡是木香,三泡四泡是参香,五泡以后出药香,等等。有时,又会说,入口是陈香,尾段有淡淡的兰花香,或说爽滑厚醇,回甘丰富……总之,说得大家纷纷点头称赞,配合人们现场的出汗、打嗝这些体感,和神清气爽的精神状态,大家对这款老茶更是肃然起敬,引颈仰望。喝一款上好老茶,总有这种场景,这种效果,让爱茶之人无比向往。
很多茶友们交流老茶,或在茶聚场合,多以一两泡的茶量来体现的。大凡拿好茶亮相之人,都是用一个小纸袋装,或一个最多能装二三十克茶叶的小罐装着。这小小的一袋(罐)在主人从兜里掏出的瞬间,便吸引着众人的眼光,饱含着大家的期望。少,才显得这款老茶的弥足珍贵。
有人说你能喝到老茶,就是喝到当年的阳光雨露,感觉得到当年茶叶成长的环境气候,节气时令,是一件非常奇妙、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很认同,更是对老茶情有独钟。
大家都懂得陈茶、老茶就是好茶,但老茶普遍价高,普通喝茶人又哪有那么多陈年老茶。所以茶圈里有一句话是说“存新茶、喝老茶”,就是告诉茶人们在喝老茶的同时,就要“未雨绸缪”地购买一些新茶储存着。喝着喝着,新茶也慢慢地又转化为次新茶、陈茶,循环往复,便时时都有老六堡茶喝了。
我在2007年买过一次六堡茶,在梧州市两大茶企买了一些普通的茶叶,每个厂各买了三四个品种,每一款各要一件半件,当年市值几千元。这么多年过去,这些茶小部分被我喝了或送给朋友,大部分还储存着,变成我为数不多的上等好茶,也是我退休好时光的期盼所在。
那次购买的几款茶,当时都很便宜,大概是几十元一斤或一饼,前几年无意中发现这些茶都大幅涨价了,有的涨了10多倍,知道后我当然十分高兴,更是把它们当宝贝对待。这些茶虽然升值了,但量太少,远不够我往后时光的享用,故不管什么人怂恿我卖掉,我都是一笑了之。这些茶就在我的书房的木架上存放着,陪我度过了近20年的光阴,是几款与我慢慢变老的茶叶。我喝着这些老茶的时候,便会有一种时光的味道,有一种光阴慢慢逝去的感觉,像与故友知己相见一般。守住这些老茶,就像守着一份时光的馈赠,守着一份美好。
可惜那次买茶后,我竟然又中断了十年不再买茶,这也成为我一件十分遗憾之事。十年前,随着六堡茶热的再度兴起,以及自己喝六堡茶也渐渐上瘾,我也每年都会拿出一部分工资去买茶,收储一些大厂家的普通茶或有故事的经典茶款。平时,我也会到六堡镇收些原产地原工艺的新茶,春茶为主,夏秋茶为辅,像产量极少的社前茶,是必须要买的。遇到有七八年的次新茶,我也会适当收些,能淘到十几年的价格又合适的农家老茶就更令人开心了。
成就一款好的年份老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还得看它的贮存是否得当。我不盲目迷信老茶,尤其是那些动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上百年的老六堡茶,也包括一些天价“海归茶”,我都不感兴趣。我只对我认知范围内的老茶感兴趣,比如说我20年前收藏的茶,再往前追溯十多年,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茶,我感觉还是可信的,历史脉络也清晰,也容易鉴别。而其中自选自存的茶,知根知底,看它慢慢地陈化、转化,从青涩变甘爽,从浅淡变醇厚,用时间换品质,让人放心又开心。
存茶,也是存健康,存幸福。我个人对陈年老茶的定义是出品10年左右的茶叫“陈茶”,有15年以上叫“老茶”,如若天天喝“陈茶”,隔天喝上“老茶”,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了。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秋。”一想到我的人生之秋有老六堡茶这位“故人”相随相伴,慢慢变老,就感到幸福开心。
当然,要是我的孩子也喜欢喝茶,我存储的茶就更是一种传承,不说是“传家宝”,至少也算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的传承吧!